15CrMoG钢棒材表面缺陷机理分析和工艺改进
分析得出,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和表面裂口缺陷产生于铸坯加热之前,且与结晶器弯月面保护渣有关。利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15CrMoG钢凝固相变过程,结合亚包晶钢连铸凝固特点综合分析15CrMoG钢棒材表面缺陷的产生原因和产生机理。
结果表明:15CrMoG钢在固相线温度附近发生包晶反应L+δ→γ和包晶转变δ→γ,不仅导致初生坯壳生长不均匀,而且加剧P、S元素在凝固前沿的偏析。而初生坯壳不均匀是导致棒材表面缺陷根本原因。
棒材表面细小纵裂纹产生于结晶器内坯壳薄弱处,经过二冷和轧制工序在夹杂物和硫偏聚处扩展长大。棒材表面裂口缺陷是初生坯壳不均匀导致结晶器内液面波动大,造成铸坯夹渣所致。通过控制[C]0.16%~0.17%、[S]≤0.005%、保护渣碱度1.2、熔点≥1 200℃、粘度≥1.0Pa·s,260 mm×30mm铸坯水量150 m~3/h,拉速0.5 m/min等措施,裂纹合格探伤合格率由原45%提高至98%。
上一篇:stellite6K合金的引进
下一篇:SUS430不锈钢板开裂
最新文章:
> QAl9-2:锰细化强化的耐磨中等重载铝青铜2025-08-29
> QAl7:中铝平衡性能的通用型铝青铜2025-08-29
> QAl5:低铝高塑性的轻载耐蚀铝青铜2025-08-29
> QAl11-6-6:高铝铁镍的极端重载耐磨铝青铜2025-08-29
> QAl10-5-5:铁镍协同强化的重载耐蚀铝青铜2025-08-29
> HSi80-3:高铜高硅的耐蚀耐磨黄铜2025-08-28
相关文章:
> 15CrMoG钢棒材20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