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瓦合金4J32与4J36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因瓦效应是怎么被发现与发展过程,上海墨钜就整理了一篇资料讲述一下因瓦效应。篇幅过于长,为了方便大家阅读,上海墨钜把这份资料整理成若干篇。
因瓦效应(InvarEffect)一般指一些磁性体在磁性相变温度即居里点Tc以下,其热膨胀索数趋近为零的现象.
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C.E.Guialme发现了一种奇妙的合金[1],这种合金在磁性温度即居里点附近热膨胀系数显著减少,出现所谓反常热膨胀现象(负反常),从而可以在室温附近很宽的温度范围内,获得很小的甚至接近零的膨胀系数,这种合金的组成是64%的Fe和36%的Ni,呈面心里方结构,其牌号为4J36,它的中文名字叫殷钢,英文名字叫因瓦合金(invar),意思是体积不变。这个卓越的合金对科学进步的贡献如此之大,致使其发现者法国人C.E.Guilaume为此获得1920年的诺贝尔奖,在历史上他是第一位也是唯一的科学家因一项冶金学成果而获此殊荣。
因瓦合金自从十九世纪被发现以来,人们就被它的巨大的工业应用潜力和所蕴含的丰富的物理内容所吸引,因瓦效应的研究不仅是阐明金属及其合金、化合物磁性起源的重要途径,而且在精密仪器仪表、微波通讯、石油运输容器以及高科技产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实际作用,因而因瓦合金是许多冶金材料学家力于开拓的新材料领域,其机理也是凝聚态物理学家尚待解决的难题。一般来说,绝大多数金属和合金都是在受热时体积膨胀,冷却时体积收缩,它们的热膨胀系数呈线性增大,但是元素周期表中的铁、镍、钴等过渡族元素组成的某些合金,由于它们的铁磁性,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热膨胀不符合正常的膨胀规律,具有因瓦效应的反常热膨胀。例如,4J36因瓦合金在居里点以上的热膨胀与一般合金相似,但在居里点以下形成反常热膨胀,为了搞清因瓦合金的机理,科学家们作了大量的实验,试验表明,它的机理与化学成分及磁性有关,它在一定范围的线膨胀系数是由低膨胀和高膨胀两部分组成,含镍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减会引起铁、镍合金线膨胀系数的急剧变化。当含有32%-36%的镍合金具有很低的线膨胀系数,一般平均膨胀系数为ã=1.5×10-6 oC,当含Ni量达到36%时,因瓦合金热膨胀系数最低,达到a=1.8 10-6 oC,从而可获得低到接近零值甚至负值的热膨胀系数。该合金在居里温度以上(230oC),失去了磁性,膨胀系数变大,而在居里点Tc附近热胀系数比正常的系数小,出现所谓的“负反常”现象。为什么因瓦合金会随化学成分及磁性的变化会出现“负反常”的热膨胀系数?科学家根据试验结果,在理论方面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因瓦效应主要是在具有面心里方的γ-Fe中出现,在γ相和α相的相界,当α相为零时就出现因瓦效应,象这样关于只在γ-Fe系合金中出现因瓦效应的原因,目前有各种解释,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有两种:(1)在fcc合金中,Fe具有高自旋和低自旋两种不同的能态,高自旋态使铁磁性稳定并使合金的体积膨胀。这样从居里温度以上的温度区逐渐降低过程中Fe从低自旋向高自旋能态过渡,使合金体积逐渐膨胀。但是,随着温度的降低,晶格振动减弱,合金体积也同时缩小,这个效应与Fe的磁性膨胀之间发生竟争,结果使实际体积变化减小,产生正的自发体积磁致伸缩,使因瓦合金在居里点附近出现所谓的“负反常”。(2)invar合金的费米能级位于d能带低能态密度附近,从而在铁磁性极化的同时,电子动能的增长比普通合金大得多,能带宽度减小(能态密度提高),使之力图减少动能的增长,而能带宽度的减小相当于晶格膨胀,即磁性膨胀,其结果和上述(1)一样,由于晶格膨胀与晶格振动相竞争,于是出现低膨胀特性。考察以上两种见解,可以发现,invar效应是由Fcc立方Fe基合金的铁磁性的能态所具有的一种特性引起的,这是上述两种解释都包含的共同概念。根据这个概念,可以设计其它因瓦合金。
上一篇:stellite6K合金的引进
下一篇:因瓦合金4J32与4J36由来(2)
最新文章:
> 40CrMoV合金钢介绍2025-05-10
> 21CrMoV合金钢介绍2025-05-10
> 2Cr12MoV合金钢介绍2025-05-10
> 25Cr2Mo1VA合金钢介绍2025-05-10
> 20Cr1Mo1VTiB合金钢介绍2025-05-10
> 20Cr3MoWVA合金钢:高温高压工况下的性能先锋2025-05-08
相关文章:
> 4J28:低热膨胀率与气密封接性能的结合2025-03-09
> 4J36热轧变形抗力文献综述2024-12-25
> 4J36低膨胀合金及其工艺性2024-12-25
> 4J36合金影响分析2024-12-13
> 4J32低膨胀合金应用及热处理科普2024-12-05
> 4J36精密合金的详细资料科普2024-12-03